如果您正在尋找相關產品或有其他問題,可隨時撥打公司服務熱線,或點擊下方按鈕與我們在線交流!
回轉窯輪帶又稱滾圈,其作用是把筒體的全部重力(包括耐火磚、內部裝置和物料等的重力)傳遞給托輪,并使筒體能在托輪上平穩地回轉,因此輪帶要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耐久性。同時,輪帶又是加強筒體徑向剛度的零件,應有足夠的剛度。根據回轉窯輪帶的截面形狀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
1.回轉窯矩形輪帶:其斷面為實心矩形,如圖(A)所示,形狀簡單,制造質量容易保證.一般使用壽命較箱形輪帶長,應用較廣泛;但其剛度相對較小,材料利用不合理,散熱條件差。
2. 回轉窯箱形輪帶:其斷面為中空箱形,熱條件好,剛性大,材料利用合理困難。 將輪帶與筒體構成一體的結構,可避免輪帶與筒體之間“縮頸溫度應力”。又使輪帶充分發揮對簡體的加固作用,同時使輪帶的材料得到合理利用,簡化制造、安裝工作,便于操作。輪帶在筒體上的安裝方式通常采用活套式。輪帶不直接安裝在簡體段節上,而裝在墊板上,使筒體與輪帶間形成自然通風孔道。這一方面加強了散熱,另一方面減少了窯體對輪帶的熱傳導,使得輪帶內、外緣的溫差較小。當窯內的熱工制度改變時,其溫度差變化也不大,從而減少了輪帶上的溫度應力。當窯運轉時,輪帶和簡體沿軸向會產生相對滑動,引起磨損,這時墊板起保護筒體的作用。在輪帶兩側,以擋板或擋圈來限制輪帶沿筒體軸向的竄動。
由于回轉窯的窯體和輪帶的熱膨脹率、剛性存在差異,所以預先將輪帶的內經設計成比窯體(含墊板)的外外徑大,這樣轉動時窯體(墊板)和輪帶產生的錯位現象就成為“滾動滑移”。
正常的滾動位移、錯位的范圍僅局限于窯體(含墊板)和輪帶的直徑差,并按一定比例發生。假如輪帶和窯體(含墊板)之間潤滑不當或沒有潤滑,就會發生滑動位移異常,接觸面會發生咬住或打滑現象。這些現象會引起墊板和輪帶之間的異常摩擦,窯體旋轉時發生抖動,誘發窯體內耐火磚的破損和脫落等,從而造成意外停窯檢修和停產損失。
因此在輪帶和墊板之間及輪帶和擋塊之間必須可靠潤滑,才能保證平穩滑移和間隙值長期保持在合理的范圍。通常是采用耐高溫含石墨的專用油品,在輪帶和墊板的空檔間用專用設備噴入油品,在高溫的運轉環境下,油品中低沸點的物質蒸發甚至是燃燒,留下部分石墨或者其它的物質在輪帶內表面起到潤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