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 自磨機:物料靠其自身中的大塊下落時產生的沖擊作用和料塊之間的研磨作用以實現粉磨。筒內通常不另加研磨介質,故又稱為無介質磨機。但有時也可加入少量鋼球(約為筒體有效容積的2~3%),以提高粉磨效能。自磨機的結構特點是筒體直徑大而長度短,兩者之比一般為2~4。直徑大,可增強料塊下落時的沖擊作用;長度短,可使大、小料塊混合分布,有利于提高自磨效果。給料粒度**可達900毫米,但常用的則為250~500毫米,排料粒度為6~0.043毫米。干法操作或濕法操作均可。它適于粉磨中硬以下的物料。
擺式磨機 利用擺動磨輥的擠壓和研磨作用粉碎物料的細粉磨機械。擺式磨機的粉磨機構為懸掛著的磨輥和固定環形磨盤,故又稱懸輥式磨機。圖3[擺式磨機的工作原理圖] 為擺式磨機的工作原理。在旋轉主軸上端的梅花架上懸掛的3~5個磨輥,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向外擺動,物料在磨輥與環形磨盤之間受碾壓而粉碎。這種磨機只能采用干法操作,給料的濕度也不得大于6%。粉碎過的物料被由磨機下方吸入的熱氣流帶入機體上方的分選機進行分離。合乎粒度要求的細粉隨氣流進入收集裝置,粗大顆粒則返回到碾磨區重受碾磨。給料粒度常小于40毫米,排料粒度在0.125~0.035毫米之間。它適于粉磨中硬以下的物料,如煤、石膏、石灰石和農藥等。
輥碗磨煤機 利用輥輪在碗形磨盤上滾動時產生的擠壓和研磨作用粉碎物料的細粉磨機械,通常簡稱為碗形磨。3個均勻布置的輥輪,各自承受著機械或液壓裝置加給的36~49千牛頓的力,并與直徑為1000~3000毫米的碗形磨盤保持8~12毫米的研磨間隙(圖4[碗形磨] )。預先破碎到一定粒度的物料進入磨盤后,在旋轉磨盤的帶動下進入輥輪與磨盤間預留的間隙,受到輥輪的反復擠壓和研磨而粉碎。從磨盤邊緣甩出的粉碎物料,由通過磨盤與機殼間的環形通道的熱氣流帶進碾磨區上部的分離器。經過分離后,細粉粒由頂部排粉管排出機外,粗大的顆粒則返回磨盤重受碾磨。給料粒度一般在38毫米以下;但當輥輪直徑大到1500~2000毫米時則可達56~61毫米。排料粒度為1~300微米。它主要用來為鍋爐制備煤粉,但也能粉碎石灰石、重晶石、磷酸鹽和石膏等軟物料。(見彩圖[碗式磨煤機] )
球環磨煤機 利用磨環轉動時與鋼球間的擠壓和研磨作用粉碎物料的細粉磨機械。它的粉碎機構和一個大型推力軸承相似:8~14個直徑為250~1000毫米的空心鋼球夾在上、下磨環的溝槽跑道內,配合成剖面像英文字母E的結構,故它又稱為E形磨(圖5[E形磨] )。工作時,下磨環轉動,上磨環由機械或液壓裝置加壓(每個鋼球受3.8~54千牛頓力)的壓環壓緊,并受導向滑塊限制,使它只能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動而不能轉動,鋼球則在上、下磨環的溝槽跑道中滾動。由磨機中央送入碾磨區的物料,受下磨環旋轉時產生的離心力和球與環相對運動的作用被咬入球與環的間隙中,經重復碾磨而粉碎。經下磨環與磨機殼體間的環形通道向上流過的熱風,在對物料進行干燥的同時,將粉碎過的物料攜帶到分離器中。分離后,細粉粒被排出機外,粗大的顆粒則返回到碾磨區再受碾磨。給、排料的粒度和用途均與碗形磨相同。
在粉碎機構和工作原理上與碗形磨和 E形磨相似的還有輥盤磨煤機和輥環磨煤機。前者的碾磨機構為輥輪和平盤,故又稱平盤磨;后者的為輥輪和磨環。這些磨煤機的主軸轉速(37~120轉/分)處于低速的(16~25轉/分)筒式鋼球磨煤機和高速的(300~1500轉/分)風扇磨煤機之間,因而有中速磨煤機之稱,又因它們的磨盤或磨環的旋轉主軸都是立式的,故又稱為立軸式中速磨煤機。它們的共同優點是:結構緊湊,噪聲低,能耗小(約為筒式鋼球磨煤機的50~75%)、運行控制靈敏。缺點是結構復雜,煤種適應范圍較筒式鋼球磨煤機窄。它主要用于煙煤的粉碎。